阅读历史 |

制胜秘诀 (第2/3页)

加入书签

此时,他乍一听到曾芸芸的讲解,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此处长久以来的疑惑立即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他连忙又问了好几个问题。

有些问题,曾芸芸能够立即给出答案,有些则需要她在脑海中慢慢地搜索回忆。好在她作为双料博士,之前读过的书籍足够多。她只需要一些时间,就能够找到书中的相关段落即可。有些时候,她还需要将不同书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肖平能够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

幸好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经史子集浩如烟海,犹如恒河之沙,倒是不用担心肖平的问题回答不出来。

曾芸芸就这样,一边讲解,一边更好地熟悉大脑中这个小小的图书系统。熟练之后,她应对起来也会更加地从容自如。

将曾芸芸所说的话牢记在心中,肖平忍不住说道:“芸芸,你讲解得真是太好了。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曾芸芸回答道:“自然不是。这是父亲当年所作的注解。”

肖山作为秀才,当年家境也算是颇为殷实,确实收藏有不少的藏书。只是后来他离奇失踪,很多书籍也不知道被谁弄去了。

因为家中只留下肖平和曾芸芸二人,肖平的大伯母便提出,偌大的房子让两个小孩子居住纯属浪费,倒不如给投靠她的弟弟全家居住,而肖平和曾芸芸则可以居住在大伯的这处小屋。作为条件,大伯一家会负责肖平和曾芸芸一早一晚两顿饭。

只是等大伯母的弟弟住进去之后,大伯母便立即变卦了,承诺的两顿饭瞬间没了踪影。只是怕族中追究,便偶尔施舍一点米面给肖平,算是勉强履行了承诺。

家宅被霸占之后,屋内的书籍自然也丢失了许多,如今留在肖平手中的,仅仅只有数本而已。

曾芸芸说她是从肖山的注解中学来的,肖平自然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其实,这些不过是曾芸芸当年读过的钱穆的《论语新解》中的段落。

《论语》自西汉以来,既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也是科举中的必考内容。读《论语》必然要同时阅读批注。历代诸多儒者的批注层出不穷,形成了多个学说派别。到了明朝,各家看似已经将其中的内容都解读殆尽。不过钱穆博采百家学说,将其融会贯通,倒是更加适合肖平去理解领会。

后人提到明朝科举,便贬低八股取士,实际上,八股取士虽然显得机械刻板,也有其腐朽的一面,但是并不提倡读书人只是死记硬背,也会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之所以八股文有这么多的规矩,不过是为了提高考试的难度罢了。

难得又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曾芸芸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最主要的是,她找到了帮助肖平在千军万马之中闯过科举这条独木桥的制胜秘诀。

就像当年有些同学手握《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时的自信满满,曾芸芸认为自己的独门教辅资料会更加有效!

肖平又问了曾芸芸几个疑惑之处,便听到有人在呼喊他:“平哥儿,同去书院上学啦!”

来人是肖家族长的孙子,肖平的好友肖辩。

曾芸芸看了他一眼,在记忆中算是非常熟悉。他是肖平为数不多的几个伙伴之一。有些时候,还会对肖平进行接济。

作为族长的孙子,他的家境自然不是肖平可以相比的。单单看他所穿的衣服就好了许多,最起码不像肖平和曾芸芸的衣服,上面还打着补丁。自然,这些补丁歪歪扭扭的,基本上都是曾芸芸的“杰作”。

肖辩对曾芸芸也很熟悉,看到她坐在屋里,便说道:“芸芸,你的病好了吧?病好了,你以后就多注意身体。你没看到平哥儿这几日为了你牵肠挂肚。书院的先生都说了,平哥儿若是再请假,便要罚他呢!”

“辩哥儿,从今以后,我就不去书院了。”肖平平静地说道。

“什么?不去书院了?为什么?”比肖平大一岁的肖辩却一点都不平静,显得极为惊讶。

“就是退出了。由大伯家的二哥去。”肖平说道。

“你说的是肖近?他连《三字经》都读不熟练吧?他去书院读书,岂不是玷污了我们文峰书院的名声?是不是你大伯母逼迫你让出名额的?我说怎么最近你大伯常往我家中去。不行,我去找爷爷,让他们把名额还给你!”肖辩说完,转身就要去找族长。

“辩哥儿,你不要去。大伯和大伯母没有逼迫我,这是我自愿的,族长也同意了。而且,大伯大伯母给了我补偿的。”肖平连忙拉住肖辩。

“什么补偿?”肖辩问道。

“一两银子。”肖平回答。

“啊?一两银子你便将书院的名额卖了?你……你真的是太让我失望了!”肖辩一跺脚,生气地说道。

“哈哈,辩哥儿今天起得真是早啊!”远处传来了大伯的声音。

一边大步往这边走来,他一边激动地回头呼喊:“近儿,以后你就和辩哥儿一起读书了。你们兄弟二人相互鼓励,在书院里也多多相互帮衬。到时候两人一起考秀才、中举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