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千九百七十一章 震弦之音 (第1/3页)

加入书签

至尊神皇 无定神海何止千亿里广阔,横亘星空不知多少个元会,海域中,宇宙脉络最为丰富密集的地方,必是「归墟」无疑。 这是天地间为数不多可以承载剑界,并且滋养这种高等大世界的地方之一! 但,剑界迁到归墟的时间尚短,并未完成与宇宙脉络、无定神海、天地规则的完全融合。 如江上之筏,无舵无帆,根基不稳。 可以说,七十二品莲挑选这个时间攻击剑界是有原因的。 等剑界完成与归墟的融合,再有殒神岛主、星海垂钓者、老酒鬼的阵法加持,假以时日,别说七十二品莲,便是半祖前来,也要铩羽而归。 当然,七十二品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此。 而在于被封禁在剑界的石人。 在元道族老族皇出世之前,只有极少人知道大尊墓前的十二石人的真实身份,与其中隐藏的秘密。 荒古废城一战,由于元道族老族皇的原因,导致冥河出世。 这无疑是在说明,十二石人,或者说太古十二族的老族皇,早已在十个元会前便投入冥祖旗下。一旦放出,必可改换宇宙大局,使原本不敢轻举妄动的太古十二族拥有逆伐上界的决心。 十二石人尚未破封,合力一击,就能挡住黑暗诡异的力量。 若完全破封,这将是何等强大? 宇宙必将陷入空前的动乱时代,到时候,黑暗诡异再要攻破昆仑界和白衣谷,收回残躯,将容易得多。 大尊留下的天宇世界,在压倒性的大势面前,将如堤溃一般,化为黄水泥沙。 …… 龙主收服黑暗神殿后,便将这座足以名列宇宙前十的殿宇,迁至剑界。 乃现今剑界第一殿。 不过,黑暗神殿的道法特性和信仰宗旨,注定无法在剑界广泛传播,只能偏居一隅。 黑暗神殿坐落的地域,天穹永恒黑暗,吞吸所有照射过来的光线和热量,已然成为剑界的极阴极寒之地。 六尊高如山岳的石人,如今就被封禁在殿内。 此前,神界释放第二只黑手的时候,造成遍及整个星海的诡异波动。当时镇压在张若尘神境世界中的五尊石人,就受到刺激,大量石皮掉落,险些破封而出。 同样,镇压在黑暗神殿中的六尊石人,也石皮掉落小半,显露出不少真身,散发出各种不同的太古生灵气息。 对剑界而言,这是超越一切的大事。 因此这些时日,殒神岛主就没有离开过黑暗神殿,一直在六尊石人身上勾画铭纹,研究重封之法和磨灭之策。 因为他十分清楚,若再有一波刺激,六尊石人身上的石皮必然尽数脱落。 今日,殒神岛主终于拖着老迈的身体,从黑暗神殿的大门内走出,眼中尽显疲惫,精神力消耗巨大。 孔兰攸和洛姬,一左一右,跟在其后。 殒神岛主有意指点她们精神力和阵法,所以,允许二女跟在身边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之事。 明眼人皆能看出,这一切,完全是因为张若尘。 否则,追随一位阵法太上这样的好事,连神王神尊都要挤破头,怎么可能落到她们身上? 龙主、煜神王、玉灵神,还有百族王城各族的族长,皆守在黑暗神殿外,气氛凝重,等待殒神岛主的法令。 更远处,各族各界的圣境修士正在迅速集结,战鼓如雷,玄旗猎猎。 龙主站在黑暗神殿的殿门外,金发整齐,眼神幽邃,自有一股卓尔不群的高贵之气,道:「太上,若尘和七十二品莲已经交手了!」 殒神岛主向星 空中望了一眼,道:「幸好若尘及时赶到,识破空梵宁的谋划,否则,今日无定神海必定血流成河,不知多少大世界要毁灭。」 龙主自是能想象井道人自爆神源破开防御阵法后的惨烈景象,道:「她虽是大尊之女,但因为她,十个元会来,昆仑界三遭血腥大劫,可谓是举界之敌。既然她又来作乱,何不趁此机会,让她授首?」 殒神岛主脸色凝重,久久不言。 龙主很清楚,以太上的精神力,跨越万亿里都可施展精神力攻击,与七十二品莲进行精神力和神魂层面的斗法。 不过,这些时日太上精神力消耗巨大,无定神海和防御阵法都是星海垂钓者、星天崖主、虚问之在掌控。 因此龙主没有将此事提出来。 更重要的是,龙主很清楚太上在担忧什么。七十二品莲处心积虑布局无定神海,既然她现身了,黑手会不会也来了? 这是在外的危机。 在内,六尊石人随时可能破封而出,至今都找不到可行的解决之法。就算炼杀,也需要大量时间逐一解决。 时间! 最为关键的,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 殒神岛主道:「石叽娘娘曾与七十二品莲交过手,以她之能,尚无法取七十二品莲性命。那时七十二品莲,还不是天尊级的修为。」 「除非能够提前设局,引她入阵,否则就算半祖想要杀她,也难如登天。而即便能够将她引入杀阵,以她自爆神源的威能,也能与我拼个一换一。」 「七十二品莲为永恒之花,生于海石星坞,其存世之久远,积累之繁厚,绝不输冥古照神莲。一代表时间,一代表本源。」 「空梵宁夺舍七十二品莲,即斩去枯死绝的束缚,又得永恒之身。更重要的是,七十二品莲当年将代表空间的混沌莲也吸收,实现时空一体。」 「掌控时间和空间任何一道,就可以逍遥天地,上位境界者难斩。两道皆掌,除非她自己犯下致命的错误,便没有人杀得了她。」 谁都能听出殒神岛主言语中的无奈。 龙主苦笑,道:「若尘亦掌时空二道,他的无极神道有界无边,必可让七十二品莲逃无可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