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千七百六十九章 仇人见面 (第1/3页)

加入书签

第三千七百六十九章 仇人见面</br></br> 不周山一战后,昊天不可能不知道,逆神族的灭族劫难源自弱水一族的幸存余孽“渔净祯”。</br></br> 为何还要犯当年逆神天尊一样的错误?</br></br> 或许这就是生灵和死灵的不同,生灵始终认为,天生万物必有其因,不可尽灭一族,得留其根。</br></br> 如,夜火焚原野,来年新芽生。</br></br> 这才是生命之生生不息,是为去除旧弊,改换新生。</br></br> 连根一切毁灭,屠戮殆尽,有伤天和,最终,万物和自己一起都会走向末路,宇宙变成死寂的荒漠。</br></br> 由殷元辰这个身怀雷族血脉,却对雷族没有任何情感可言的人,来掌控新生的雷族,其实,是一个极佳的选择。</br></br> 殷元辰的第二句话,则是让张若尘心中掀起一股强烈的好奇情绪。</br></br> 至强归来</br></br> 到底是昆仑界历史上的某位古之强者?</br></br> 还是那位传言中已经血染星空的昔日昆仑界第一人?</br></br> 张若尘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br></br> 若是如此,昆仑界反而危险了!</br></br> 自古以来,越是强大的势力,越是容易遭到联合针对,各方都不希望平衡被打破。</br></br> 十万年前的昆仑界是如此,七十二柱魔神被天庭和地狱界联手讨伐是如此,酆都大帝被流放是如此,天堂界被打压是如此,雷族遭到灭族也是如此</br></br> 任何一个势力,一旦打破宇宙的平衡,或者是打破一方星空的平衡,也就必然会迎接排山倒海的风暴。</br></br> 是以,许多势力都会刻意的隐藏部分实力,从而收敛锋芒,示敌以弱。</br></br> 越是强大的势力,越会如此,包括曾经的轩辕家族。</br></br> 许多修士都认为,轩辕太真和轩辕家族之所以那么低调,乃是因为昊天太高调,虽不是刻意的高调,但“天宫之主”和“天下第一”的身份,让他想低调都不行。</br></br> 而轩辕太真和昊天不合的传闻,则是被解读为轩辕家族的生存智慧。</br></br> 张若尘清空心中的各种杂念,回归到现实中来,询问井道人追杀绯玛王的结果。</br></br> “她修为还未恢复到不灭无量,贫道只要肯多花一些时间,要生擒她,是绝对没问题的。</br></br> 不过,贫道很是担心你这边的情况,所以只得先一步赶了回来。”</br></br> 井道人仿佛与张若尘交情极深的样子,眼神中尽是担忧和关怀。</br></br> 张若尘却知,他肯定是将人追丢了!</br></br> 张若尘猜测道:“她逃进了离恨天,还是虚无世界?”</br></br> “虚无世界1</br></br> 井道人立即又道:“若不是另有一尊魔头出手拦截,她逃不掉的。”</br></br> 张若尘追问道:“谁?”</br></br> 井道人面不改色,道:“应该是至上四柱中的某一位,大概率是巴尔吧1</br></br> 张若尘彻底明白过来,井道人这分明是被吓退的。</br></br> 他的语气这么不肯定,说明当时根本没敢追进虚无世界。</br></br> 不得不说,至上四柱中,巴尔这个仅次于天魔的狠角色,对不灭无量都有极大的威慑力,当今宇宙,怕是只有昊天、天姥他们敢去和他一较高下。</br></br> 真希望酆都大帝早些归来,不然,地狱界在巴尔的阴影下,必然陷入永无休止的动荡。</br></br> 张若尘和井道人正欲进入归墟之时。</br></br> “轰隆隆1</br></br> 周遭海域突然剧烈沸滚了起来,归墟的入口处,涌出大量混乱的雷电。</br></br> 雷电风暴中,蕴含密集的规则神纹,甚至,有始祖神纹,潮水般冲向三人。</br></br> “这股气息莫非归墟竟是一座始祖界?”</br></br> 张若尘急速后退,目光向殷元辰盯去。</br></br> 张若尘和殷元辰之间有着不小的旧仇,因为昊天的缘故,能够压下仇恨没有收拾他,已经是难得。</br></br> 这个时候救他,却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br></br> 殷元辰修为进境极快,并不算弱小,但要挡住归墟中涌出的这股力量,却还差得远。</br></br> 想到阿乐的孩子生死未卜,需要从殷元辰那里询问答案,张若尘就算再不愿意,却还是出手,以空间力量将他包括,拉扯得脱离了那片危险境地。</br></br> 人,总是要做出妥协的。</br></br> 殷元辰感到意外,看张若尘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道:“太上说,你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心,极为难能可贵,是这个时代的希望,此言不虚。”</br></br> “你错了!我救你,是因为我想从你那里询问一些必要的信息。”</br></br> 张若尘目光并未看着殷元辰,而是灼灼如火,紧盯归墟。</br></br> 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