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决断 (第2/3页)
之后关羽连施数计。
先是令飞军外军的谍探潜入东平陵,乘夜纵火,焚烧粮库。四壁上的守军惶恐,以为城内乱起。
而早早就布置在外城四面的泰山军趁机倾巢出动,环逼城垣。
其中由郭诵攻击东门,李敬攻击西门,朱英攻南门,陈广攻北门。
因为有城内的谍探内应在各城门纵火,曹军惊慌万分。
他们当然知道泰山军在东平陵的群众基础,所以直接以为这些人都起来倒戈相应泰山军。
但荀彧很快就发现这只是少部分的谍探作乱,城内百姓几乎都闭门不出。
很显然,曹操在济南的治理还是有一定成功的,至少让东平陵的势力之家选择两不相帮。
但时间还是来不及了,泰山军先后入城,沿街哨壁皆如齑粉,一碰就碎。
不得已,荀彧带着部分守军退入了内城。
这座内城是曹操入主济南后营建的,因为他吸取了之前泰山军轻下东平陵的教训,特意用砖石修建了一个内城,将济南大部分武库、粮秣和衙寺都迁入其中。
为何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建一个砖石的?
还不是看到那外面的土城墙壁上的手指印?他曹操可不想睡着睡着,被某个非人的存在夜逾内城,摘了他的脑袋。
也正是这么一个砖石的内城,成了东平陵曹军最后的庇护所。
都已经成功攻入东平陵的泰山军却在这砖石小城下碰得鼻青脸肿。
因为这城下,外面又都是民舍,泰山军的大型工程器械压根就用不了,最后泰山军只能选择强攻。
但一直攻击到次日的中午,皆无进展,连泰山军的吏士都损伤不小。
一直关注城内战事的关羽得知此消息后,知道小城坚固难以急切而下,遂放弃强攻转为围攻。
在挖堑壕的第二日,一直未入城的关羽得到了第二个消息,这是从南面鹿丘方向的高雅送来的。
据高雅汇报,他们在对面的卞秉军团中看到了徐州军的旗帜。
当时高雅还不敢置信,等到第二日的攻防战中,他们的确抓获了一批来自徐州的丹阳兵,才真的确定徐州的陶谦已经进入青州战场。
为何陶谦会主动进入青州,并帮助曹操呢?
虽然在明面上,他有足够的理由来援助,比如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对于陶谦来说,并不是说得通就能去做的。
真正推动这件事落地的是一批流寓徐州的青州士子,其中就是以郑玄为首。
郑玄的名望太高了,即便到了徐州,依然处在徐州士族圈的中心,如陈氏、王氏、萧氏等公家豪姓就围绕在郑玄身边。
他们推动着徐州的意志,决定了这次北上救援的行动。
而郑玄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他的那些门生在陆续投入了曹操的幕府后,对于曹操的评价非常高,皆认为其有挽天倾之气魄才能。
于是,郑玄决定在曹操身上加注。
就这样,以王朗为左军,臧霸为右军,左右共计吏士两万从琅琊莒县出发,驰援济南。
……
得知了这一重大军情变化的关羽,内心很沉重。
但他依然保持着面上的冷静,他将各防线上的主将唤回大帐,决定召开一次军议。
当从前些驰回来的大将,如张南、郭默、郭诵等人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伙都沉默了。
率先开口的就是张南。
张南是这些人当中和张冲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亲从大将,是从践更的时候就追随张冲的老人。
再加上其人素为军中的智将,常有胆魄,所以在军中的威望很深。他也在李大目卸职后成为了军中最重要的校尉。
也就是说,此时他的话语和态度非常重要。
但张南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三个字:
“麻烦了。”
关羽心中一紧,知道张南可能不想打了。他捻着长髯,问了一句:
“哦,为何?就因为徐州军来了那两万人?”
张南点头,最后又是摇头,他抱拳对关羽道:
“大帅,如今的局势已经看得分明了。现阶段对于我军来说最有利的就是撤军。”
即便其他将领隐约有这个意思,但听到张南说出撤退这两个字,大家还是大吃一惊。
尤其是郭默,他开口就反驳:
“撤退?咱们都打下东平陵了,为何要撤?我还是那句话,关帅只要与我五千兵,我将为大帅驱赶那些徐州兵。”
张南当然知道郭默这话背后潜藏的意思,那就是军功。
此战的头功必然是郭默的,但如果这个头功是一场失败的撤退,那军功即便有也要黯然失色。
所以郭默肯定是想全据此战战果的。
但可惜……
张南淡淡回了一句:
“打下东平陵?我看那内城不还在曹军手上吗?”
这下子张南的话捅到了郭默的肺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