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此人不可小觑 (第1/2页)

加入书签

刘备厚,曹****,孙权又厚又黑!</br></br> 张四维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三国批语,新奇中却又带着某种深层次的必然,略加思索之下,张四维隐隐的似乎et了什么,可是却又无可名状。</br></br> 于是,张四维再一次撸起了袖子想要去整理书架,一副我以劳动换知识的架势,不过却被朱平安拽住了。</br></br> “不急不急,休息休息也不迟。”朱平安笑着摇了摇头,这傻孩子也太实诚了。</br></br> “子厚,厚者为何,黑者有作何解释呢?”张四维被朱平安拽下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br></br> “记住,差我一个书架。”朱平安伸出了一根手指。</br></br> “好!”张四维翻了一个白眼,然后用力的点了点头,刚刚还以为朱平安动了善心,把他感动的够呛,万万没想到却是被记在账上了!浪费了自己的感情!</br></br> “呵呵呵......”朱平安一脸坦然的笑了笑,然后才接着说道,“所谓厚者面厚也,也就是脸皮厚。想想三国中,刘备脸皮可谓登峰造极了,三分天下而又其一,面厚便是刘备三分天下的依仗。”</br></br> “刘备脸皮厚?”张四维略有差异,他刚开始还以为“厚”是宅心仁厚的意思呢。</br></br> “当然了,三国中曾有一个经典的国骂叫‘三姓家奴’,说的吕布投靠势力之多,先后依附于丁原、董卓等人,后来又干翻了他们;但是刘皇叔呢,刘皇叔跟过的人可不止三个,刘皇叔投靠过曹操、吕布、袁绍、刘表、孙权,但是翻脸下手的时候也是一次比一次狠。从曹操,而衣带诏吞曹兵而反曹;从吕布,而进言杀吕布;从袁绍,而吞其汝南;从刘表,而待其逝后吞其荆州;从孙权,而‘借’其荆州......另外野史记载。刘皇叔脸皮厚,动不动就哭,靠哭来赢得天下,衣带诏的时候就哭的厉害。请动诸葛亮的时候哭,从孙权那里骗取荆州也在哭......当然,这很扯淡,哪有靠哭就三分天下的道理,但是却也侧面说了刘皇叔面厚。都言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刘皇叔却反其道而行之......”朱平安坐在那一边喝茶,一边给张四维瞎掰扯。</br></br> 张四维却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在这个年代刘备都被塑造成占有大义的正统,像朱平安这种说刘皇叔面厚的言论却几乎是开山之言。</br></br> “黑者,心黑也。三国中论心黑,曹操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曹操下手从来不手软,挟天子,杀皇后。杀心怀汉室之大臣,就是对自己人下手也从不手软。逃命时,听到磨刀声,便吕伯奢全家老小;打仗时,粮食不足,却对忠于职守的粮草官说借尔人头一用;睡觉时,怕别人趁自己睡觉暗杀自己,便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然后假装睡觉杀了一个给他盖被子的侍卫;之后杀孔融、杨修、董承等人,一句‘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朱平安在说完曹****后,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吹了吹喝了起来。</br></br> “诚然......”张四维点了点头。对于曹操心黑,这是历史的共识,张四维也是非常赞同的,前段时间流传甚广的三国演义张四维也是看了的,虽说其中有些记载脱离了史料,但是对于曹操心黑的刻画却是非常认可的。</br></br> “孙权虽厚不如刘备。黑不如曹操,但却厚黑兼备,也是三国之中一位盖世豪杰。孙刘联盟,秦晋之好,但孙权却白衣渡江取荆州,复杀关羽,其心之黑,可以比得上曹操的,但是却黑的不彻底。接着,他就向刘备求和。孙权对其兄孙策遗留的孤儿寡嫂,却忍心欺负,三分天下,比肩曹操,可是却在曹操架下口称臣,这脸皮厚的快比上刘备了,但是却逊色一筹,接着就跟魏国断交。所以说,孙权黑不如曹操,厚不如刘备,却是二者兼备,也是一时英雄。”</br></br> “其实不仅三国,放之天下而皆准,比如汉初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背水一战成名天下,麾下将兵谋士云集,鸿门宴若是项羽从范增的计谋,杀掉刘邦,夺得天下不过是探囊取物,可是又如何呢。项羽此人,脸不厚,心不黑,鸿门宴放走刘邦,最后落得自己乌江自刎,身首异处!”</br></br> “刘邦呢,则是厚黑兼备。诸如逃命时嫌儿子吃的胖坐在车上马儿跑不快,就把儿子踹下马车好几次;项羽要烹杀刘邦他老爹来威胁刘邦,刘邦却大言不惭的说把咱爹煮香点,别省那点花椒大料,煮好了给我一碗肉汤喝......”</br></br> 朱平安在点评完孙权后,又接着点评了下楚汉之争的两位标志性人物项羽和刘邦,然后总结道:“夫厚黑之为学也,其法至简,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项羽不用厚黑则身死而业败,刘备、曹操得其一半则三分天下,刘邦大用则全取天下。”</br></br> 张四维听后感悟良多,正要说话的时候,却听到一声讥笑。</br></br> “荒谬!子厚此言偏执至极,大谬!引人为恶!以你的意思,那天下人岂不是一个个全变成厚脸皮、心狠手辣的恶人!子厚,汝休要引坏了子维!”</br></br> 不知何时,藏书阁的门口出现了两人,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