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两难/欠银 (第1/3页)

加入书签

第九十六章

贾琏心事重重的在书房里发呆。

如今陈家来提亲了, 他可以做主,但上有父母,这肯定还要让他们知晓, 由他们出面应答, 迎春的亲事基本不会有反复了, 但他那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让他传的话?

国库空虚,这一点贾琏当然知道。

这也不是今朝才有的现象, 只是今上登基后,这个问题越发严重了。

大盛朝地大物博, 基本上没有哪一年是完全无灾无难的, 只是分大小和区域, 所以每年都有赈灾的相关事宜, 拨付的银两也看天灾的大小而定, 今年南方水灾,北方旱灾,都比前些年严重, 虽然这几年整体风调雨顺, 但贾琏也知道, 国库的银子没有充裕过。

边关兵将们的粮饷是要给的, 南边有小国王位更迭, 不太安定, 也要派兵驻守,防止他们犯上, 另外太上皇禅让后,行事越发奢靡, 每年的花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有, 国库空虚也有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的功劳,谁家要是哪里不趁手了,就去国库借支。

这一点荣国府没去沾光,因为荣国府之前已经在国库欠下大几十万两白银了,都是以前他祖父老国公在时因为接驾欠下的银子,这一点隔壁宁国府也一样,都欠了国库大笔银子,但这银子说到底不是他们花的,所以两家也没还,至于之后为什么不去国库再借银……

国库也不是谁的银子都借的,他们在朝上无人,花销又大,这时候再去借银子,那是真的要还的,也是两个国公府家底厚,虽然这些年收入越来越少,因为有老本在,勉强还能做到收支平衡。

现在这是什么意思?

国库空虚,是要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荣国府还钱?

他倾向于第二种可能,要是真有办法,他就不会只是个举人了。

贾琏是在出来做官的时候和大老爷谈话,才知道荣国府欠了国库银子,问了金额,他当时被吓了一跳,怎么欠了这么多?

隔壁宁国府欠的金额也差不多,都是以前欠下的账了,知道借了这么多钱,贾琏就有些担心,这些钱不会要收回去吧?

他也这么问了,结果大老爷摆了摆手:“这钱怎么收?这钱都花在接驾上了,又不是我们花用了。”

贾琏:“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是为了接驾,也不用大修荣国府,花费这么多银子,但是:“那怎么有借条?”有借条,那就是要还的。

贾赦:“……是有借条,太上皇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欠的,不会收的。”

贾琏:“那以后皇上会不会收?”荣国府还是贾家人在住着。

贾赦:“……”他被问的脸都绿了。

收回去?

这要是老国公在的时候还好说,可以还,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他们家可以说都在吃老本,库房的银子一年比一年少,前几年彻底耗尽,要靠租子和田庄的收益供府里花销,要是收益不及时入账,就要想办法周转,甚至库房那些值钱的摆件也消失了许多,这些消失去哪里了贾赦心里也有数,谁管家的时候不捞一把?

“荣国府如今是我们在住,但要是爵位不在了,我们就要搬走。”

这是敕造荣国府,他们要是没有立功,等爵位没了,荣国府是要归还朝廷的,所以要是朝廷翻旧账要收回这笔钱,贾赦心里是怎么都不甘愿的,“家里没那么多银子了。”

按照贾赦的估算,把库房那些笨重家伙卖掉,可以折出二十来万两,还有几十万两就要伤筋动骨的卖铺卖地,还要倒贴他们的私库才能凑出来了。

荣国府这些年赚钱的铺子本来就没剩几个了,要是再卖掉,以后荣国府就要收紧裤腰带,节衣缩食的过日子。

当时贾琏也觉得皇家不会收,最起码太上皇还在的时候不会开这个口,但如今皇上开口了。

想到这里,贾琏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当时就有这个预感,现在预感成真了,皇上真的看中了这一笔钱。

易地而处,贾琏要是自家库房空了,手里却有许多下仆的借条,看着他们吃香喝辣,心里肯定也会有想法,但……贾琏又叹了一口气。

皇上心里盯着这些钱,但他原先应该是想着等太上皇不在了,才慢慢收回这些银子,只是谁叫自己送上门来了呢?

所以皇上就给自己出了这么个难题。

他能做自己的主,能做荣国府的主吗?

老太太、大老爷、二老爷会愿意还这笔银子吗?

贾琏知道,他们不会愿意。

这不单单是要掏空家底的事,还是得罪其他人的事。

大家都欠着国库的钱,怎么就你去还钱了,你还了,我要不要还?

凭什么要还?

他们对朝廷没有办法,还对荣国府没有办法吗?

到那时候,荣国府就是出头鸟,众矢之的,本来守望互助的老亲也会对他们变了面孔。

当然了,要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