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报答 (第1/3页)
除了忙,宁卫民没有尽早去见殷悦,还有第二个原因。
那就是他一时还没想好,该为丢了工作殷悦做出怎样的后续安置。
或许有人会认为,完全没必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宁卫民救了人已经满可以了,难道还得上赶着帮人家找工作?
还得继续管殷悦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吗?
这是滥好人啊!岂不是太贱了?
其实这么想,才是对这句话错误的解读,片面的理解。
因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说的就是帮助他人一定要恰如其分,才会有好的结果。
所谓“底”和“西”,固然是说做事就要做到位的意思,却并不是意指必须走向极端。
要知道,人和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虽然帮助他人是一件好事,助人者理应获得受益者的感激和好感。
可如果帮助的方式不对,或者帮助的程度不足或过了火,都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对方也许不但不会感激你,甚至还可能会憎恨你。
比方说,大雨滂沱,一个人送另一人去车站。
走到最后的几十米的地方,送人的却嫌弃前面有大水坑拦路,扭头回去了。
让对方仍然成了个落汤鸡,回家还病了一场,这让人家怎么感谢?
再比方说,有人求上门来,被求的人毫不推诿,出手相助。
可事情虽然轻而易举解决了,助人者却就此事四处张扬,到处显摆,这应该吗?
没错,助人者是痛快了,很能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却也会降低这份人情的价值,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古人甚至总结出了“大恩似仇”这四个字。
说的就是人在承受大恩,却又无法报恩的时候。
这份恩德就会自动走向它的反面,变成一块压在人心里泰山般重的石头。
让人心生自卑,觉着自己无能,一辈子都喘不过气来。
而最终,这份恩德就会转化成受恩者心里一股莫名的仇恨,进而对施恩者充满憎恶和恨意。
这就是人性啊!
所以宁卫民,聪明就聪明在帮人之后,往往都会让别人也有机会为自己做点事,来稳固感情,抵消这种副作用。
如他把工作名额让给边建功后。
边建功去了北极熊,主动张罗帮着他弄杨梅汽水,弄罐头。
宁卫民并没有扭捏作态的推辞,而是很高兴的接受了,很真诚的感谢。
米晓冉也是因他,才能去重文区旅馆上班。
那么好,既然宁卫民当时在利用工作之便搞邮购,索性就拉米晓冉入了伙。
让她帮忙保密和周全,也算是达成了一种有来有往的平衡。
至于罗广亮和张士慧,宁卫民对他们施以援手后,在自己的生意上对他们依仗非常严重,简直离不开他们了。
这才是保证他们的友情良性发展的基础。
所以具体到殷悦这件事上,当时救人的时候,可以说事发突然,比较仓促。
但事后,宁卫民既然还有这个能力,那为什么不替殷悦再多想一步呢?
以避免事情有可能去朝着不好的一面发展呀。
事实证明,宁卫民在一点上的先见之明,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12月31日,当他在元旦前夕,终于有时间去探望殷悦的时候。
殷悦就打算要采取一种令他大惊失色的报恩方式。
具体经过是这样的。
最近感到实在是累坏了,宁卫民在元旦前就决定给自己提前放一天假,顺便去殷悦看看,找她深谈一次,定下她的前程。
这天是周一,他买了一些水果吃喝当礼物,是上午十点多来到殷悦家的。
理由也是现成的——慰问职工。
要知道,早在严丽去接殷悦的时候,宁卫民就让严丽带了话过去,替他嘱咐殷悦。
说没必要让家里人替她担心,这件事还是继续瞒着的好。
没了工作并不要紧,他会帮忙想办法的。
还让殷悦跟她家里说,最近累病了,公司放了她带薪假期,等调养好身体再上班。
所以殷悦的奶奶和她两個弟弟,至今都不知道殷悦离家的这段时间,实际上遭遇了什么。
而且因为知道宁卫民是殷悦的领导,再见到他,殷悦奶奶不但很是客气,也相对熟络了许多。
这一次,老人就主动和宁卫民打听起殷悦工作中的表现。
宁卫民其实也想和老人多聊聊天,从侧面再多了解点殷悦的情况。
就这样,一不留神他就跟老人说话,说到了午饭的点儿,偏偏还没跟殷悦说正事呢。
老人非要留饭,宁卫民自己也不愿意就这么走。
结果最后就成了他给殷悦家添麻烦了。
殷悦为了他专门跑出去一趟买酒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