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打仗就是砍人头 (第1/2页)
由于聊得实在投机,大方的高翰文没奈何,只能自掏腰包,做东去小莲茶庄请客招待一行人了。谁让高翰文是本地知府,要聊表地主之谊的。
好在小莲茶庄官身去吃喝都是可以赊账的,掌柜也熟悉,高翰文也不用担心没带钱的尴尬了。
这一路拉家常,散步走过去,两刻钟的样子。
到了小莲茶庄,于老头这讲台正好得空,过来答完招呼,又各安其位了。
要了一间单独的雅间,高翰文及左右两弟子坐右侧,一番推辞,颜钧与他带的两个弟子坐左侧。
其他社学的学生要脸,不是亲传弟子怎好意思跟着一起蹭饭。这么不要脸的人,在大明的儒生里还是找不着的。
高翰文与颜钧聊得热络,聊着聊着自然就聊到了胡宗宪在江浙一带的抗倭局势。而且颜钧才从那边过来,有一手资料。见着胡宗宪时,之前那死鬼高翰文没表现好,也没打听下消息,这次得抓紧机会多问问了。
由于“改稻为桑”进展顺利,浙江的士绅大都打开了粮仓掏出了五六年的陈粮抵地租,浙江这次并没有挤占太多江苏用来储备作战的粮食。因而与剧中不同,当前的局面时胡宗宪势如破竹,已经将倭寇挤压到舟山附近的小岛上了。
倭寇也知道,决战就在不远了。要么永远失去劫掠大明内陆的机会,要么就堂堂正正打败大明目前最精锐的正规军,从此名正言顺在江浙驻扎下来。
如果单纯江浙一股倭寇势力倒还好,因为虽名为倭寇,不过也是借了日本人的名头,主体还是因为禁海受影响的大明人。只要一旦势单力薄,望风而降是指日可待。
但是这江浙倭寇背后还有福建倭寇的支持。很显然福建倭寇是把江浙倭寇当成战略屏障了。而恰好,江浙倭寇最为富庶,也最为势大,最舍不得丢弃基业,也愿意借此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颜钧就是在谋划完决战计划后,转道杭州的。想来应该就在秋收之后,等朝廷批准,胡宗宪就会发动针对舟山倭寇的海陆大围剿。
讲到这里,高翰文立刻举杯,祝贺“大明将士皆英勇无畏,斩杀强敌”。
这一句话却勾起了颜钧的沉默。
-------
沉默良久,颜钧才发现自己破坏了氛围,又开始分析其倭寇强大如何不实与大明军队的弊端。
先说倭寇吧,倭寇的主体其实是沿海的海贼、疍家人、游民等等,真正的日本武士少之又少,而且日本武士的战力也并不强大,跟海贼相当。那帮武士要是真强大就不会被赶下海做海盗了。
要知道,日本现在还是战国时代末期,据说织田信长即将统一日本,但统一的代价是大量不同派系的武士随着主家战败被驱逐出本土,只能逃到朝鲜、东海岛屿上栖身。
一群战败的逃兵也敢言勇?倭寇的核心战力也不过如此。
但问题不是倭寇如何弱鸡,而是传统的卫所制官兵连如此弱鸡的倭寇竟也不能抵挡,以至于让倭寇侵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而征调的战兵竟然也与倭寇相当,之前的剿匪官军丝毫不占便宜。
大明军备废弛,可见一斑。
而比军备废弛更为忧心的是大明的军功制度,太重视首级了。
这导致一个问题,但凡战场局势占优势,前线士兵就会暂停攻击转而收割首级,因为再不收割就被别人收割了。
为此,两拨军人战场上自相残杀都不少见。更有甚者倭寇看到明军阵型大乱,反戈一击,明军反胜为败也不新鲜。
大明的朝廷现在对军功,只要不能验证就不赏,而唯一可验证的东西就是人头了。就这还折腾出许多杀良冒功的丑闻。
军功只此一途,而大多数没有首级的军士却只能劳而无功,怨声载道,战场附近的村民难免遭殃。
但是这个军功验证确实艰难。由于成平日久,所有的战争基本都是再境内打的,哪怕是成化年间平定女真,其周围都有大明的文官、都司一类。
战争不能开疆拓土带来收益,而将领与周边官员还有可能相互合谋欺上瞒下,凭空制造大胜。朝廷以此为理由,日益收紧军功奖励,以至于到如今难以为继,却不思变革。
“该如何加强军功的可验证性呢?”高翰文替颜钧总结了下问题。
“或许可以加大稽核,让宫里、文臣、武将等相互稽核做到可信”颜钧左边一位弟子程学颜立刻回应到。
“事情坏就坏在让那些太监与文臣同时稽核,太监指责文官虚报军功,文官指责太监吃拿卡要。看似两头负责,实则一团乱麻。逻辑上的归纳法讲可验证性,难道要用同一支部队的下一场战争的胜利来验证上一场的真实性?这万一中间没战争怎么办?主客军也不好同理”颜钧也意识到靠人去核实,必将陷入无休无止的信任危机。
说到底,整个明朝由于国朝初年太祖皇帝不信任文臣的历史遗留,导致君臣之间的信任度低的可怜。当然文臣是否值得信任也真要打问号。从生龙活虎的正德皇帝离奇落水被救后感风寒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