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6章 泉州往事(上) (第2/2页)

加入书签

吸髓,搞得怨声载道。而留从效则勤俭爱民,大兴文教事业,更是大力经营了泉州港,促进了海外贸易,为闽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一直到元朝,泉州港都是世界TOP10良港。

也有不少人劝他可以适当奢侈一把,打了一辈子仗了,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留从效告诉他们,说我本身就是穷苦百姓出身,如今发达了,也不能忘本,老百姓买不起79文的化妆品就有错了?就该被训斥工作不努力了?可以膨胀,但不要忘本。

史官用真挚朴素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留从效的政绩——“民甚爱之”。

王延政的两个女儿留在泉州,当时闽国已亡、王延政也沦为俘虏,留从效对旧主之女仍然像先前一样毕恭毕敬、礼数周全,每月都进献不菲的生活费,“事之如故,资给甚厚”。

留从效勤政爱民,对自身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对“间于齐楚”有着深刻的领悟,灵活地游走在中原王朝与南唐之间,在五代后期左右逢源。

在“三征淮南”之前,他还上疏鼓动李璟北伐中原,表面上是拍李璟的马屁,向南唐表忠心,实际还是希望南唐把精力放在北面,而不要南下削他的藩。对于泉州留从效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中原与南唐两败俱伤,一个轰然倒塌分崩离析,另一个则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

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两个大国确实打起来了,而且还是他希望的那种规模浩大的灭国之战,“三征淮南”。

没有想到中原大国的军事实力如此恐怖,更没想到叱咤南中国的南唐帝国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后周如摧枯拉朽,打破了南唐帝国的神话,震碎了留从效的世界观。

于是,留从效派遣心腹乔装成商人,横穿残破的南唐,觐见了柴荣,递交了一封密表,表示愿意向后周称臣,后周才是中华大地上唯一合法政府,YYDS。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或其他政权是不会拒绝这种送上门的肥肉的,然而前文有云,彼时,后周与南唐刚刚签订了停战协议,南唐割地赔款、削国降制,如果此时公开接受留从效的称臣依附,无疑是失信违约行为,有损后周的大国形象,南唐岂不要“友邦惊诧”?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所以柴荣充分肯定了留从效的向化之心,但拒绝了他的称藩请求。

有时候,同意未必代表心甘情愿,拒绝也未必不是半推半就。在被柴荣拒绝后,留从效仍派心腹向后周进贡了大量奇珍异宝,不让我当小三,那我跟你交朋友总可以吧?

柴荣下诏褒奖留从效的忠心。于是,留从效得寸进尺,请求在汴州设置“泉州驻京办事处”,以方便日后源源不断地进贡,方便孝敬柴荣同志。

柴荣予以拒绝。因为此举等同于今天的设置大使馆,虽然唐末以来,藩镇可以在京师置邸,以方便中央与地方的联络,但泉州毕竟名义上是南唐的藩镇而不是后周的藩镇,如果泉州绕开南唐“中央”而直接在后周设置“大使馆”,就等同于后周在形式上接纳了泉州。好比某国嘴上喊着承认一个中国,却与某省互设领事馆、互派“外交官”一样。

与此同时,南唐忽然迁都,从昇州南迁至洪州。

前文有云,李璟迁都的最主要原因是躲避中原的威胁。然而此举却吓坏了留从效,他认为南唐迁都没那么简单。

昇州虽处国门,与中原一江之隔,但柴荣已经多次明确表示要遵守停战协议,维护南唐合法的地区地位,在给留从效的诏书中也明确表示“江南近服,方务绥怀”,中原要打造遵守信义的人设,不会再对南唐有什么想法——起码柴荣活着的时候不会。

也就是说李璟没有必要——或者说没那么急迫迁都。那他为何还要迁都?既然暂时没有北顾之忧,那李璟当然是要安抚南疆——比如泉州喽。留从效是这么想的。

留从效恐惧不已,忙派儿子留绍基去南唐进贡,请留为质子;同时派使节借道吴越国入贡中原,当时中原刚完成禅代,赵匡胤高度赞扬了留从效的向化之心,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赐“戴恩奉国保庆功臣”荣誉称号。

然而留从效没有听到这些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有资料说他是发背疽而死,而且强调说他自5月就已经生病,一直拖到7月,病情恶化,最终医治无效。

留从效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其中又有哪些权力斗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