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杯酒2.0版 (第1/2页)
8年后的开宝二年(969),赵匡胤上演了“杯酒释兵权”2.0版,请藩镇功勋们喝酒,席间,赵匡胤感叹说:“诸位都是我大宋功勋重臣,长期以来为人民服务,被公务缠身,没有闲暇时间享受生活,这可不是我礼待忠良的本意啊!”
诸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唯有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同志心领神会,立刻表态,说我其实没什么功劳可言,不过是傍上了英明神武的陛下,强力大腿带我装B带我飞,现在我也老了,更不中用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平安落地、光荣退休,享受天伦之乐,还望陛下成全!
赵匡胤温情脉脉,“是啊,辛苦了大半辈子了,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准了。”
其他将领立刻明白了,老赵不地道!
于是,安远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争相诉说自己的光辉战绩、革命家史,场面一度濒临失控。
赵匡胤面沉似水,静静地听着几人诉说,等他们说得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他,要讨个说法的时候,赵匡胤这才冷冰冰地回了一句:“此异代事,何足论也!”
第二天,几人全部被罢免了节镇,纷纷以太子太傅等闲职虚衔强制退休,除了率先响应号召的王彦超和顶风作案的武行德等人,还有不少其他将领也被收缴了兵权,史书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姓名,但在最后补充道“时节度与燕者,皆罢镇改官”,其中“燕”的意思是宴会,也就是说当时参加宴会的节度使们,全部被罢免了节度使的头衔。
于是有人说,发生在969年的这次“杯酒释兵权”2.0版才是广为人知的正版;也有人认为开国之初的才是原汁原味的正版,而969年的这一次显然是故技重施……
这个争论暂且放下,我们先来考虑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在969年这次酒桌上爆发出来的问题:有人反对怎么办?
比如武行德等人,当场就对领导的决策表示了不满。试想一下,假如赵匡胤把石守信等手握重兵的开国功勋集中到一起,在酒桌上表示要收缴大家的兵权,然后大家集体反对,拍桌子瞪眼,那赵匡胤又该如何收场?
摔杯为号,埋伏的刀斧手鱼贯而出?还是满脸堆笑,就此一笑而过?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石守信也罢,王彦超也罢,他们为何会乖乖交出兵权?削藩哪有这么简单?
降薪、削减福利甚至裁员,也是现代企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然,资本家们不会使用“裁员”这个刺耳的词语,而是用“公司要进行结构性优化”、“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向社会输送人才”等等婉转的说法告诉打工人,“恭喜你们从公司毕业了”。
普通打工人被资本家欺负了,以头抢地耳,资本家不会有丝毫顾虑,即便有“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兄弟”的人设,也会以一句“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完美化解。
但是,如果被毕业的兄弟是创业元老级别的高管呢?对于这类员工的批量裁撤,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了。
一般的套路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在正式的公司会议前,大BOSS会与这些人中某些人进行秘密接触,提前泄露给他们公司下一步的决议,然后通过威逼利诱迫使他们就范。而被提前秘密接触的,有可能是“意志薄弱”的乖宝宝,也有可能是潜在的“反对派领袖”。把这些人安抚之后,就可以召开大会了,乖宝宝会作为气氛组,而已经被“招安”的反对派领袖也会默不作声,如此一来,其他人员即便想唱反调,也群龙无首,在气氛组的烘托裹挟之下,也只能举手同意。
所以再联想一下最初的几段零星记录,即重点人群小范围的宴会……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还原整个“杯酒释兵权”的真相了:
“杯酒释兵权”是大宋朝廷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一些列改革的统称,不是具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单独酒局。用一场酒宴收缴兵权,只是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
与改朝换代的“陈桥兵变”相类似,“杯酒释兵权”也是经过长期的密谋、策划,并且以一种罕见的温和方式,完成了一项涉及政权存亡的重大变革,堪称神来之笔,堪称空前。
在智囊赵普的帮助下,赵匡胤制定了“先难后易”的改革思路,改革就要先难后易,先打老虎,才能拍苍蝇。如果先拍苍蝇,就会助长老虎的嚣张气焰,被拍的苍蝇也会不服气,说你欺软怕硬。
赵匡胤的杀威棒首先就从功勋之首的石守信、王审琦开始,然后延伸到其他翊戴功臣。
石守信、王审琦都交出兵权了,你还固执啥?
翊戴功臣们都交出兵权了,你还固执啥?
最后一个小问题就是赵匡胤在这场大变革中的真实态度,是经赵普多次劝谏之后才极不情愿地被迫参与,还是赵普一次劝谏后的欣然答应,还是原本就与赵普共同谋划。
我个人更加偏向最后一个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