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赤霆龙神 (第1/3页)

加入书签

匆匆三天时间过去。</br></br> 嗤!</br></br> 一条孽灵魂影,在苏奕面前化作光雨飘散消失。</br></br> 而他则陷入沉思。</br></br> 自穿过葬龙岭的这三天时间里,他们一路朝龙宫遗迹深处行进,途中不曾再遇到其他对手,风平浪静。</br></br> 这一路上,哪怕遇到一些实力恐怖的孽灵,也尽数被苏奕镇杀,并没有发生多少意外。</br></br> 反倒是获得了不少外界难得一见的宝物。</br></br> 诸如稀罕的仙药、龙宫遗宝等等。</br></br> 一些独特的仙药,让来自神域的羲宁和樊骓都啧啧称奇,可见东海龙宫当年所拥有的财宝何等非凡。</br></br> 不夸张地说,他们这一路所收获的宝物中,随便拿出一件,搁在珍珑坊的拍卖会上,就能拍出一个天文数字!</br></br> 不过,对苏奕而言,真正的收获是,从那些龙族强者所化的孽灵口中,让他了解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秘辛!</br></br> 其一,太荒时期,东海龙宫的覆灭,的确和混沌秘宝因果书有关。</br></br> 但,真正毁掉东海龙宫的,乃是神明!!</br></br> 简而言之,太荒时期,曾有神明降临,给东海龙族带来一场灭顶之灾,而祸源则出在因果书身上!</br></br> 可惜,苏奕并未弄清楚,当初降临毁掉东海龙宫的神明究竟是谁,又有多少人。</br></br> 连身份也不清楚。</br></br> 从和那些龙族孽灵的对谈中,也问不出个所以然。</br></br> 其二,东海龙宫的祖上,的确有一位神明,被尊奉为“赤霆龙神”,早在太荒初期的时候,就证道成神!</br></br> 在仙界证道成神,这个事实让苏奕都感到惊诧万分。</br></br> 按他的了解,太荒时期的时候,仙界就已经没有了成神的契机。</br></br> 负剑老猿就曾谈起,太荒中期的时候,李浮游的弟子“落长宁”就是在证道成神的那一步时,遭受神劫打击!</br></br> 而在太荒末期,诸神更是掀起一场浩劫,专门针对世间的太境人物,落长宁身边的老仆,就是死在那一场浩劫之下。</br></br> 同样,负剑老猿也是在那一场浩劫中遭劫!</br></br> 可现在,苏奕才知道,太荒时期的时候,成神之路并未真正彻底消失,起码东海龙族的“赤霆龙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br></br> 不过,让人惊悚的是,这位“赤霆龙神”在成神不久,东海龙宫就遭遇了那一场弥天大祸,连赤霆龙神似乎都没能逃过此劫!</br></br> 对于此事,苏奕专门问询了一下羲宁,毕竟对方的先祖就是太荒初期的大人物。</br></br> 羲宁的答复很简单。</br></br> 成神的契机,和纪元法则有关。</br></br> 只要找到纪元法则,就能参悟其奥秘,掌控其力量,从而点燃神火,凝聚神格,证道成神!</br></br> 而在太荒初期,和成神之路息息相关的,便是那传闻中诞生于仙界混沌本源中的九件纪元至宝。</br></br> 也就是混沌九秘!</br></br> 可以确定的是,那位带着“窃天钩”“劫运伞”离开仙界的大能者,必然就是在仙界证道成神的!</br></br> 而东海龙族的“赤霆龙神”既然能成神,或许就和“因果书”有关。</br></br> 这个解释,得到了苏奕的认可。</br></br> 不过,他心中却有些异样。</br></br> 自己的第五世李浮游当初拥有“咫尺剑”这件混沌秘宝,当初的他,是否也已证道成神?</br></br> 可若如此,为何他又会把“咫尺剑”封印在了那六寸剑棺内?</br></br> 这其中,必有隐情!</br></br> “若是第五世的道业力量能够觉醒就好了,根本无须这般猜测,自可对太荒时期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br></br> 苏奕心中暗叹。</br></br> 太荒时期,一个遥远无比的古老岁月,关于那一段时期发生的一切,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br></br> 强大如当年的王夜,对太荒时代的了解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不曾窥伺到太荒时代的全貌。</br></br> 可若能觉醒第五世李浮游的记忆,这一切都将一目了然。</br></br> “这次在东海上,若能找到浮游舟,或许就能唤醒第五世的道业力量,哪怕不行,以后等我证道太境时,也可以从那六寸剑棺中入手!”</br></br> 苏奕思忖。</br></br> “道友,可有什么新的发现?”</br></br> 羲宁走来,一袭简朴素净的麻衣,愈发衬得她肌肤白皙莹润,身姿卓绝脱俗。</br></br> 苏奕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已大致能判断出,当年龙宫一族在覆灭之前,恐怕都没想到,那一场灾祸来的会那般严重和突然,以至于遭难而亡时,都不清楚敌人究竟是谁。”</br></br> 想了想,他补充道:“或许,唯有龙宫一族真正的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