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53章 气运之子黄乾峻 (第1/2页)

加入书签

苏奕有些无奈,哭笑不得。</br> 他看得出,枯瘦老者是诚心想收自己为徒。</br> 他正欲委婉拒绝,却见枯瘦老者笑道:“罢了,毕竟是事关修行的大事,仓促之间让你做决断,终究不妥。”</br> 顿了顿,他说道:“这样吧,你若不嫌弃,可以跟随我身边行走,内心有什么疑虑和想法,尽可以提出,我必一一回应,为你解惑。”</br> 说着,他神色变得严肃,“除此,我也需要对你的品行做一番了解,若你品行不端,注定将和我青藏剑斋无缘。”</br> 黄袍男子也颔首道:“前辈所言极是。”</br> 他对枯瘦老者的称谓都变了,以晚辈自居。</br> 苏奕本想拒绝,可听到枯瘦老者的话,心中却是一动。</br> 他抱拳作揖道:“如此,就叨扰阁下了。”</br> 阁下?</br> 黄袍男子一呆,这小子难道不知道,眼前这位是远古时代的一位先贤高人?怎还敢在礼数上失了分寸?</br> “阁下?”</br> 枯瘦老者笑了笑,似乎对这个成为大感有趣,看向苏奕的目光多出一丝欣赏。</br> 他是剑修,向来无所忌惮,也最欣赏那些铁骨铮铮之辈。</br> 在他眼中,眼前这青袍年轻人面对自己时不骄不躁、不卑不吭,只从对方对自己的称谓中,就不难看出,对方自有傲骨。</br> 相比起来,那个改口称自己为前辈的不朽神主就逊色一截!</br> 黄袍男子可不知道,仅仅在称谓上,他在枯瘦老者心中的印象就被比了下去……</br> “走吧,我们去赤松山遗迹看看。”</br> 枯瘦老者做出决断,架起一道笔直的剑虹,载着苏奕和黄袍男子一起,破空而去。</br> 一路上,随着闲谈,苏奕也是了解到,枯瘦老者道号“破雪”,当初曾是青藏剑斋的大长老,兼任藏经阁阁主。</br> 而那黄袍男子,名唤古启,来自东胜神洲一个名叫寂照神山的势力。</br> 苏奕印象中,这寂照神山算得上是个一流势力,其他的就不知道了。</br> 毕竟,一流势力在神域天下还是很多的。</br> 能让苏奕记住名字,已证明这寂照神山在一流势力中也算颇有名气。</br> 在被问起自己名字时,苏奕随口报了一个名字,黄乾峻。</br> 没办法,他前世的名字,都早已被神域天下那些老家伙知晓。</br> 没法再用了。</br> 只能随便挑一个世人不知的故人的名字来用。</br> 路途上,苏奕虚心请教了一些和赤松山遗迹相关的问题。</br> 枯瘦老者破雪很有耐心,一一与之解答。</br> 很快,苏奕就弄清楚了一些事情。</br> 很早之前,在黑暗乱世刚降临时,林景弘曾给他来信,讲解过一些和赤松山遗迹、以及那一场席卷中土神洲浩劫的来历。</br> 比如,那一场浩劫被称作“灭厄浩劫”。</br> 比如在赤松山上,有诞生于混沌中的五行道台,内蕴神域混沌本源规则。</br> 在很久以前,五行道台就是天下神主眼中的证道圣地!</br> 在中土神洲还不曾覆灭的那些岁月中,经常会有神主前往赤松山五行道台,参与到抢夺机缘的争夺中。</br> 这样的大战,被称作“五行道战”。</br> 而作为曾经的神域第一神山,赤松山深处,就是被列为神域无上禁区之一的“九渊之下”!</br> 而那一场灭厄浩劫,就来自赤松山“九渊之下”!</br> 当年那一场灭厄浩劫之所以会爆发,则和一场发生在五行道台上的大战有关。</br> 在那一场大战中,曾有多位来自命运长河上的恐怖存在强势出手,欲要夺取一尊鼎!</br> 正因为这些永恒层次的存在强势插手,严重冲击到了神域的混沌本源,从而引发了那一场来自九渊之下的“灭厄浩劫”!</br> 最终,整个中土神洲被浩劫席卷,彻底沦为废墟,生机全无。</br> 这些,都是林景弘曾经在密信中谈起的。</br> 而现在,青藏剑斋大长老破雪的回答,不止一一印证了这些秘辛,还说出了一些更具体的细节。</br> 当年的那一场“五行道战”,因为要争夺那一座神秘的古鼎,足足有十多位来自命运长河上的永恒人物殒命!</br> 那尊古鼎很神秘,世人根本不知其来历,但却引发命运长河上的大能者疯狂抢夺。</br> 完全不顾付出性命的代价大打出手!</br> 那一场大战,一路从五行道台杀到了赤松山深处的“九幽之下”,最终彻底引爆了那一场灭厄浩劫。</br> 而最终那一尊古鼎却消失了。</br> 有传闻中,那尊古鼎隐匿在了九幽之下最深处。</br> 也有人说,那尊古鼎早在大战中已经被人暗中夺走。</br> 总之,众说纷纭。</br> 也是那一战之后,随着灭厄浩劫席卷天下,整个中土神洲彻底沦陷,化作了生命禁区。</br> 除此,破雪还谈到,赤松山并非随便谁都可以前往,因为赤松山自有其规则和秩序,有巡天之灵镇守。</br> 若得不到巡天之灵认可,无论是谁,都无法进入赤松山!曾有道行已在伪永恒层次的老家伙不信邪,自恃道行高深,又有至宝在手,前往强闯,结果被巡天之灵利用规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