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远距突袭! (第1/2页)

加入书签

很快,联盟的命令便传达过来,意思很简单,作为东部战区的总指挥,沉辰拥有临机决断和战略指挥的全部权力。</br></br> 指挥部也对不打乌特加德的战略决策表示赞扬,同时表示不需要考虑北风苔原的情况,完全以东部战场怎么好打,怎么进行计划布置。</br></br> 这里显示出了联盟对沉辰的高度信任,当然,这也是沉辰在过去数个剧情中建立起的形象,至少在一场大失败之前,都不会改变。</br></br> “那么另外两个方桉呢?”泰兰问道。</br></br> “另外两个方桉,取决于我们是要先打亡灵,还是先打维库人!”</br></br> 沉辰再次指向地图的同一个地方,亚勒伯龙,维库人的坟墓,但是经过刚才的分析,所有人都能看到,这里也是北上进攻天灾腹地的重要通道!</br></br> “维库人的实力受损,他们的传奇因格瓦尔与安格博达女王在一起,试图唤醒维库人的王;</br></br> 我们可以选择攻击并突袭这里,在尹米隆国王苏醒之前,将其拿下,从而彻底破坏维库人的战争潜力,将其尚未复苏和复生的力量,直接死在坟墓当中!”</br></br> 敲击着地图,沉辰将不利的条件说出,“同样的,北方作战,我们将面临更大压力,一旦攻击亚勒伯龙不顺,天灾援军赶到,那么就会迎来一场重大失败;</br></br> 另外,我们的突袭行动,会让复苏仪式也因此加速,甚至冒着尹米隆国王不能恢复全盛力量的风险,提前将其唤醒。”</br></br> 想到这里,沉辰摇摇头,自己便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妥,亚勒伯龙的地势易守难攻,进攻压力大不说,还会让维库人在生死的边缘全力反抗;那么我之前击败因格瓦尔,瓦解维库人士气的计划,也就无用了,他们一定会拼死反抗,从而争取到天灾军团的援军。”</br></br> 莉亚德琳三人静静的听着沉辰的自言自语,安静的随着沉辰的思路来分析,既然已经完成登陆,力量不可能又转攻为守,将主动权交还,那么.......</br></br> “我们去主动和天灾的支援力量打一波!”</br></br> 沉辰将手指重重的敲击在维库人的另一个村落——沃德伦上,斩钉截铁的说道:“一战,让维库人和天灾军团不能达成合流!”</br></br> “沃德伦!”将目光转向灰熊丘陵,在三角洲下游,距离风险湾不远的地方,也是灰熊丘陵维库人唯一的据点;其用途是监视兆佳熊人,毕竟在远古时期,是维库人将他们赶走。</br></br> “这个距离,可以说是奔袭作战了啊!”莫格来尼深吸一口气,为沉辰计划的大胆而感到惊讶,此举,甚至不逊于当年兽人选择突袭永歌森林,并忽然从洛丹伦背后杀出的那个计划。</br></br> 他立即思索起来,但越想,越觉得这样决策的妙不可言。</br></br> 于是拍掌喝到,“我们就这么干,现在登陆才刚刚开始,让尚未登陆的军团改道向北,直接在风险湾登陆。”</br></br> 此时莉亚德琳和泰兰,也逐渐品出这样跳出区域和思维樊笼计划的优秀。</br></br> 全程用舰队运输,联盟的将士们在这几月的战事里,已经习惯了颠簸的甲板,在抵达灰熊丘陵后,依然能保持充足的体力。</br></br> 在半个多小时前,天灾和维库人的空中力量,才对嚎风峡湾的南部区域进行了侦查,他们得到的情报是,联盟的主力在这个方向登陆;</br></br> 此时,因为复仇港战局的变故,这些空中力量不得不朝着那个方向支援,从而将维库人的精锐残余尽可能的救出,而不是覆灭在海滩上。</br></br> 如此一来,联盟军团改道,甚至是主力转向的情报,是短时间天灾无法获取也是想不到的,他们能够获得战役的主动权和突然性。</br></br> 在这个计划的风险性上,维库人看不到生死危机,不会轻易越境来灰熊丘陵支援天灾的部队;即使是来,那么他们会触动兆佳熊人心中的警戒线,以为自己的老对手要彻底的赶尽杀绝,从而被推到己方。</br></br> 而联盟的力量,背靠风险湾以及舰队支援,可以说想攻便攻,想退就退;作为一场战役而不是长时间驻扎,之前累计的补给资源足以支撑起一场不超过2周的会战!</br></br> 根据联盟斥候的报告,那支亡灵援军远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所以这些物资完全够用!</br></br> 至于结果,一旦击退天灾,那么灰熊丘陵的南面将会易手,联盟可以从两个方向对亚勒伯龙发起进攻,在失去地利后,维库人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转移到最后的乌特加德城堡这个堡垒,正好如了沉辰和联盟的意,彻底将天灾军团的这个帮手废掉!</br></br> ......</br></br> 法瑞克和马维恩,身为巫妖王阿尔萨斯曾经的军队指挥,在霜之哀伤的力量下复活成为天灾军团的重要将领;他们被加以重任,担当进攻达克萨隆要塞的指挥。</br></br> 当然现在,他们成为了援军核心力量。</br></br> “人类的防御力量在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