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倭寇退了 (第1/2页)

加入书签

“麻生君,你滴大大滴优秀,不愧是麻生家的儿郎,这么快就得手了。”</br></br> 当麻生优治率领五六十残兵败寇流窜至西城门的时候,倭寇首领平八郎看到后脸色大喜,未等麻生优治开口,就赞不绝口的称赞了起来。</br></br> 在平八郎看来,三百多倭寇精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北城门,一定可以一击而下,现在麻生优治只率领五六十倭寇过来,那剩下的二百来倭寇一定是在控制城门,麻生优治带这么点人是过来通知接引自己大军入城的。</br></br> 平八郎一脸大喜的称赞麻生优治,不过称赞着称赞着,平八郎忽地注意到麻生优治太谦虚了吧,北门都拿下了,竟然还低着脑袋,而且脸色怎么这么红啊,而且随着自己的称赞,他的脸色越来越红,脑袋也越来越低,到最后脑袋瓜子都快低垂到裤裆里去了……不对,情况大大的不对,平八郎意识到情况不对,一股强烈的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br></br> 该不会是……</br></br> 平八郎脸色忽地沉了下来,目光像是一头噬人的饿狼一样,凶狠的盯着麻生优治,冷冽的声音从齿缝间溢了出来,“麻生君……北门何如?”</br></br> “麻生无能,未能拿下北门!”</br></br> 麻生优治身体九十度躬身,脸色通红,羞愧到不能自已!</br></br> “八嘎!我大军在此拼死牵制,你率三百精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竟然还能失败!”</br></br> 平八郎尽管心里已经有数了,但还抱有一丝丝的幻想,此刻得到确认的消息,幻想破灭,不由勃然大怒,眼睛血红,恨不得生吞活剥了麻生优治,上前一脚踹翻了麻生优治,接着就从腰间拔出倭刀,准备一刀劈死这个废物!</br></br> “头领,靖南有防备,北门一点也不空虚,有两百余守军!”</br></br> 麻生优治被踹翻在地,眼瞅着就要丧命在平八郎刀下的时候,他大喊了起来。</br></br> 刀尖停留在了麻生优治鼻尖上!</br></br> 麻生优治看着眼前的刀尖,浑身冷汗直流!</br></br> 平八郎止住了倭刀,扭头看向跟随麻生优治一块溃逃过来的倭寇,以眼神询问。</br></br> “是的头领,我们攻城爬到一半,北门突然冒出两百多个脑袋,兜头盖脸的砸石头、泼粪,兄弟们死伤惨重……麻生队长拼死带领我们杀上城头,可是很快其他城门的援军就来了,他们人多势众,兄弟们实在抵挡不住……”</br></br> “头领,北门不空虚,本身就有两百多守军,后面又来了两百多援军……”</br></br> 跟随麻生优治一块溃逃过来的倭寇急忙七嘴八舌的解释了起来,唯恐解释的慢了,他们就要跟麻生优治一块被愤怒的头领给死啦死啦滴。</br></br> “废物!北门不过是有两百多两脚羊,你们三百多精锐竟然拿不下!”</br></br> 倭寇首领平八郎就像元首的愤怒那样咆哮怒骂,不过手下的倭刀却是收了回来。</br></br> 他心里也明白,靖南的两脚羊不是一般的两脚羊…….</br></br> 疲敌之计早就破产。</br></br> 声东击西、突袭北门又宣告失败,再看靖南城头上好不容易攻上去的倭寇,被城上守军以奇怪的军阵围困于一隅之地,败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br></br> 想到原先麾下浩浩荡荡三千多倭寇,现在只剩下一半了,倭寇首领平八郎已有退意。</br></br> “总有一日,我要取尔首级下酒!”</br></br> 平八郎将不甘的瞪了一眼靖南县城城墙上那位身着官服的奔走指挥的少年,狠狠的赌咒道。</br></br> “收兵!”</br></br> 平八郎闭上眼睛安静了两秒,睁开演讲,恨恨的大喊了一声,将倭刀插回刀鞘!</br></br> “收兵!”</br></br> 倭寇督战队大声喊道。</br></br> 城下的倭寇听到收兵的命令如闻天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作鸟兽散。</br></br> 城上的倭寇倒是也想作鸟兽散,可惜他们想退兵,也要问问城上守军答不答应。</br></br> 不用问,答案肯定是不行!</br></br> 这可是痛打落水狗、扩大战果的好机会,城上守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br></br> 因为收兵令,城上倭寇没有了斗志,一窝蜂争抢梯子往下爬,城上青壮百姓则是趁机痛打倭寇,追着倭寇的屁股打杀,大多数倭寇还没抢到梯子逃命就被砍翻了,少数抢到梯子逃命的倭寇也没逃过羽箭、石头和金汁,除了少量身手高强的倭寇侥幸逃命以外,其余的倭寇都在此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br></br> “倭寇跑了!”</br></br> “我们又守下了!”</br></br> 城上的青壮百姓挥舞着兵器,大声庆祝,庆祝他们又守下了靖南。</br></br> 太阳已经下山了,天色也暗了起来。</br></br> “倭寇还没撤兵,兄弟们辛苦再坚持坚持,在城墙上多点火堆,城下也用钩锁吊下去几堆火,将城上城下都照的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