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草人借箭 (第1/2页)

加入书签

城外羽箭纷飞,城上鼾声四起。</br></br> 看到城上轮休的青壮百姓进入了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状态,朱平安终于放下心来。城上众人能够养精蓄锐,倭寇的疲敌阴谋也就没什么毛用了。</br></br> “玛德,小矮子倭寇的羽箭怎么这么多?是在哪抢了武备库了吗?射起来没完没了了,真是浪费。咱们的羽箭可是快要消耗殆尽了。”</br></br> 值守青壮抱怨的声音传入了朱平安的耳中。</br></br> 羽箭浪费?!</br></br> 朱平安忽地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三国卧龙诸葛草船借箭的一幕。既然倭寇羽箭多,而己方的羽箭又快要消耗殆尽了,那何不向城外的倭寇“借”些羽箭呢,到时候等他们攻城了,再一一“还”给他们!</br></br> “大刀兄,过来一下。”</br></br> 一想到这,朱平安便毫不犹豫的从地上站起身来,向刘大刀招了招手。</br></br> 朱平安起身后,原先坐着的地上出现了一个心形的湿痕,嗯,屁股的形状。</br></br> 其实,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朱平安穿着的官服臀后也有一个心形的湿痕,跟地上的那个湿痕如出一辙,简直是一模一样,不,就是一模一样。</br></br> 朱平安起身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在喊完刘大刀后,朱平安就又不着痕迹的坐下了。</br></br> 其实,之前流失射翻了朱平安的碗、射断了朱平安的筷子,朱平安表现大将风范,将众人折服、鼓舞的时候,朱平安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尿道括约肌已经失控了!</br></br> 朱平安不是神仙,也不是一个么的感情的机器,这是遇到惊吓时很正常的生理反应。</br></br> 当第一支羽箭射翻朱平安饭碗的时候,朱平安内心一句卧槽,小心脏都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不过,非常时期,朱平安应变能力非常强大,尽管内心被惊吓的非常卧槽,面上却是面不改色,冷静淡定的么得感情一样。</br></br> 流失!</br></br> 只是巧合而已!</br></br> 朱平安也在心里如此暗示自己,这一支箭射翻饭碗,只是一个巧合。如此的巧合,不可能出现第二次了。</br></br> 熟料!</br></br> 第二支羽箭来了,擦着朱平安的头皮飘过,射断了朱平安加菜的筷子。</br></br> 太特么刺激了!</br></br> 尿道括约肌都跟着激动了......</br></br> 当然,跟第一支羽箭射翻饭碗时一样,朱平安强大的应变能力体现出来了,尽管括约肌都失控了,面上依旧是面不改色,冷静淡定的么得感情一样。</br></br> 在众人眼中,朱平安将大将风度表现的淋漓尽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br></br>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br></br> 如果被众人发现自己......所以,朱平安才站起来,蓦然想起,便又迅速坐下了。</br></br> “公子。”</br></br> 刘大刀听到朱平安叫自己,便迅速一路小跑过来了。</br></br> “大刀,坐下说。”</br></br> 刘大刀过来后,朱平安坐在地上,伸手往下压了压,让刘大刀坐下。</br></br> 刘大刀应声坐了下来。</br></br> “大刀,你听过草船借箭吗?”朱平安问道。</br></br> 刘大刀摇了摇头。</br></br> “没听说过也没关系,这样,你组织一些人,也请城下的父老乡亲帮下忙。照着我们正常人的身高大小,制作一些稻草人,尽可能多做一些。做好后,给稻草人套上我们的衣服,放在显眼、容易被射中的地方,让倭寇尽可能往稻草人上多射一些箭矢。倭寇不是羽箭多吗,我们向他们‘借’一些,等他们攻城的时候,再一一的‘还’给这群鳖孙。”</br></br> 朱平安对刘大刀说道。</br></br> 刘大刀闻言,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信心十足的连连打包票,“公子您放心,我这就去办。稻草人我扎过,黄黍地里鸟多,等黄黍开始灌浆的时候,我们都会扎一些稻草人放黄黍地里赶鸟。这次,保证让城外的鳖孙‘大出血’。”</br></br> “好,越快越好,越多越好。”朱平安高兴的点了点头,拍了拍刘大刀的肩膀。</br></br> “公子,我这就去办。”刘大刀领命起身。</br></br> 刘大刀在城墙上组织了一百多扎过稻草人的青壮百姓,请城下的父老乡亲帮忙找一些稻草来。城下的老百姓听说县尊要扎稻草人向城外的“倭寇”借箭后,纷纷踊跃支持,不仅拉了好几车稻草并好几捆麻绳,还帮着扎稻草人。</br></br>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城下老百姓踊跃支持,很快就扎好了二百多个稻草人。</br></br> 刘大刀他们将布面胸甲脱下来,套在稻草人身上,远远的看上去,稻草人就跟值守的青壮一模一样。</br></br> 刘大刀他们蹲着身子,将稻草人守卫放置在城墙跺口等容易被攻击、被发现的位置,隔三差五的还故意将其探出小半个身子,就跟观察倭寇动静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