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重要任务 (第1/2页)

加入书签

用完早膳,朱平安将正在扛着虎蹲炮练耐力的刘大刀叫进帅帐,塞给他一叠银票。</br></br> “公子,这是?”刘大刀拿着一叠银票,有些发蒙。</br></br> 一旁赖在帅帐里看书备考的大伯朱守仁眼睛都红了,一双眼睛像是打了鸡血的兔子一样,恨不得一把将刘大刀手里的银票全都给抢过来。</br></br> “大刀,这是三千两银子。你带人去城里买马,能买多少买多少。有好马的话,优先买好马,没好马就买普通马,普通马也没的话,就买骡子。记住,无论马匹还是骡子,都要现货,我们没有时间等他们从外地调马过来了。”</br></br> 朱平安对刘大刀交待道,令他去苏州城买马和骡子,多多益善。</br></br> 这三千两银子是卖秘法刀创药的收入。</br></br> 朱平安心里有数,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匹好马大约需要三十两银子,普通马的话价格折半约十五两银子一匹普通马,而骡子的话,骡子比普通马还要便宜三分,一匹青花骡子也就大约六两到十两银子左右。</br></br> 眼前倭寇即将攻苏州城,大战将起,以倭寇凶残贪婪的秉性,苏州城以及周边的城镇乡村都会面临倭寇的威胁。</br></br> 朱平安率浙军坐镇苏州城,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苏州城以及周边城镇乡村。</br></br> 那么,组建一支机动灵活的骑兵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br></br> 骑兵可比步兵机动灵活多了,有了骑兵队,就可以快速的将军队投送到需要的地方。</br></br> 而且,在冷热兵器过度时期骑兵还是一个关键兵种,在侦察、袭扰、追击、掩护交通线以及破阵反面,作用突出,比如拿破仑时期大名鼎鼎的龙骑兵、卡宾枪骑兵、胸甲骑兵、骠骑兵等。</br></br> 浙军现在有骡马七百,远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局面,所以朱平安让刘大刀去苏州城买马。</br></br> 不过,朱平安也知道苏州地处江南,不是产马地。</br></br> 即便洪武大帝鼓励江南百姓养马,给与特殊补贴和税务优惠,但是老百姓养马的话,会占用耕作的时间和土地,投入和产出比不划算,江南百姓养的马也并不多。</br></br> 即便苏州城富饶冠绝天下,城内马市现有的马匹数量也不会有太多。</br></br> 当然,要是给时间调马的话,数百上千匹好马还是不成问题的。</br></br> 不够,现在缺的就是时间。</br></br> 所以,退而求其次,没有好马的话,就买普通马,普通马也不够的话,就买骡子。</br></br> 其实,骡子并不是很适合做战马,骡子相对马而言,体型小,劣势很是相当明显的。骡子的速度比马慢,胆子比马小,力量也比马小,大约小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br></br> 不过,关键时候,骡子也是能当战马使用的。</br></br> 别看骡子个头比马小,但是骡子的耐力与吃苦耐劳,却是远超马匹的,可以一口气负重行走四十多里路,好路孬路,甚至是山路都不在话下。</br></br> 另外,骡子不容易生病,很皮实耐用,对草料也没有要求,不像战马,不仅需要保养,关键时候还要喂细粮,骡子只需要粗粮粗养就可以。</br></br> 历史上,李希烈就因为缺少战马,而组建过一支骡骑兵,战斗力还颇为强悍。</br></br> 或许,大家对李希烈其人没有印象,不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颜真卿就是被李希烈这家伙给害死的。</br></br> “贤侄,不如交给我们吧,保证给贤侄买来好马。”</br></br> 大伯朱守仁眼红刘大刀手里的三千两银票,起身拍着胸膛主动请缨道。</br></br> “大伯,你们初来乍到,对苏州还不熟悉,还是由大刀去办吧。你们就安心攻读备考吧。”</br></br> 朱平安微笑着,坚决拒绝了大伯的主动请缨。</br></br> 呵呵,开玩笑,交给你,那不是跟肉包子打狗一样有去无回吗。这三千两银子交给你,估计掉头你就上花楼买瘦马去了,我还不了解你嘛.</br></br> “好了,时间紧任务重,大刀你们快去吧。”朱平安摆了摆手,让刘大刀他们立马动身。</br></br> “遵命,公子。”刘大刀将银票贴身放好,抱拳离开,召集部署去苏州城买马。</br></br> “唉,贤侄.”看到木已成舟、刘大刀揣着银子走了,大伯懊恼的一拍大腿看着朱平安说道,“我们不是说了吗,我们是来助你一臂之力的,你有事,就叫我们,读书备考这种事,我们晚上休息时都可以做。”</br></br> “是啊朱大人,我们愿为朱大人效犬马之劳,读书备考,我们晚上就可以。”</br></br> 胡炜和夏羌也起身道。</br></br> 朱平安嘴角抽搐,你们有几把刷子,自己不知道吗,马虎大意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你们,我送你们走都来不及,怎么敢用你们。</br></br> “呵呵,你们这般积极,我也就没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