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倭寇入城 (第1/2页)

加入书签

嘎吱嘎吱,城门缓缓向里开启了一条缝隙,黑暗甬长的城门洞有了几缕阳光。 看到城门缓缓打开,徐海的心情禁不住激荡了起来,意气风发。 这可是全天下一等一的繁华巨城!除了天子脚下的京城,以及陪都应天城之外,大明的所有城池之中,就属眼前这座城池最大最繁华了。 马上,这座天下一等一的繁华巨城就要被自己拿下,臣服在自己脚下了。 虽然眼下倭寇声势浩大,烽火狼烟燃遍了江南,可是至今也不过是攻下十余座县城而已,再大的城池可是一个没拿下,便是徽王汪直也不例外。 自己攻下苏州城,那可是倭寇里的头一遭,徽王汪直也不如自己! 随着自己拿下苏州城,自己的威名也定然随之迅速传遍倭寇,定引的八方侯寇争相来投,肯定比占据拓林老巢时投靠的倭寇还要多得多。 凭借苏州城里的海量财富,自己能够迅速将投靠来的倭寇武装起来,形成战力。 到时自己羽翼就丰了,跟徽王汪直分庭抗礼也近在迟尺了。 哈哈哈哈 苏州城真是我的福地啊!虽说一开始在枫桥折损了不少人手,可是人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啊,等目已拿下苏州城,乘势而起,发展壮大了,回过头来再收拾这个状元郎,那不是跟爹打儿子一样,手到擒来嘛! 什么狗屁状元郎!一时得意罢了!到时候让你跪在爷的脚下! 城门沉重,门后又多有石头等障碍物需要清理,所以城门开启的慢,从一开始的一条缝,到现在过去盏茶时间了,也不过缓缓开到一人宽了...... 听着嘎吱嘎吱的开门声,看着城门越开越大,徐海嘴角的笑容也咧的越来越大了。 虽然心情激动,可是徐海头脑还是冷静,把控着局势,看到城门已经开启了一人多宽了,遂低着头命今王将军道,“好了,王将军可以领着大家往城门而去了,早入城门早妥当,免得夜长梦多,再滋生变故。” “是是,降将这就领着大王还有诸位英雄进城。”王将军哪敢有二话啊,连连点头。 “走!进城!入城后,还请大王还有诸位英雄多多照顾。”王将军说着一拉着马缰,率先向城门而去。 太阳高挂,一众倭寇紧随其后,脸上洋溢着笑容,浑身往外冒着杀气。 一旦他们入城,这座城池就要沦为人间地狱了。 远处,北门和西北门的“溃逃遁走”的倭寇在远方开始集结,随时准备杀往东门,一旦东门被拿下,烟花信号升空,他们就第一时间杀来。 在缓缓走向城门的时候,徐海手紧紧的按着刀柄,越是临近成功,越是要谨慎。 这是他多少年总结的经验! 这是最后的关头,城门已经开启了三分之一了,只能允许三个兵士并排进入,万一城上一声制止,那可就功败垂成了! 好在等王将军的马头都步入城门了,也没有听到城上有任何制止的声音。 直到王将军的马尾也全都步入城门,身后的亲兵也开始排队步入城门,也没有听到城上有制止的声音。 这下稳了! 徐海按着刀柄的手,稍稍松开了几分力道,嘴角勾起,内心满是欢喜。 就在排在前面的倭寇开始进入城门时,忽听南面传来了隐隐约约的火铳声和喊杀声。 枫桥大营方向打起来了?! 徐海一听就知道枫桥大营那个状元郎又不安分了,关键时候可不能出问题。 “快快,再加快速度,速速入城!”徐海禁不住大声催促倭寇加快速度入城。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如果知府老儿领着官员下来迎接,第一时间控制他们,能活捉最好,当然,捉不了活的,死的也没关系!重点是快!”催促完之后,徐海又低声交代最前面的一众倭寇入城后先控制尚知府等官员。 在徐海安排完,南面枫桥方向的火器声还有喊杀声更密了些,战况好像更激烈了。 难道是那个状元郎发现了什么端倪,察觉到不对了,想来示警?! 不过,自己早就料到那个状元郎是个隐患,在枫桥方向布置了重兵,重重包围了浙军枫桥大营,他就是想来示警,也突破不了重兵包围。 哼! 想到前几日在枫桥大营阵前损兵折将,徐海心里就窝着一股子火! 等自己拿下苏州城,发展壮大了,一定要拿那个狗屁状元郎开刀! 状元郎?!天之骄子?!哼,在自己面前,他狗屁也不是,到时候非让他跪在爷的脚下,好好羞辱他一番才能消前日之恨! “再快一点!” 徐海听着枫桥大营风向越来越密的火铳声,心中隐隐不安了起来,连连催促道。 队伍开始加速入城,可是由于城门后堵门的石头清理起来不容易,城门依然是只开启了三分之一多,只能并排三人入城。 直到现在,也不过入城了七八十名倭寇而已。 就在徐海连连催促下,倭寇再度加快速度之际,忽然听到南面传来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轰隆!隆!隆!隆!” 爆炸声如此剧烈,以至于地面都震动了,甚至城墙都被震的轻微晃动了起来。 如同地龙翻身一样。 这一次大爆炸,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几天前枫桥阵地前的那一场大爆炸。 不联想不行啊! 这一次爆炸也是枫桥方向传来的。 伴随着爆炸还能隐约听到一声声的惨叫和倭语叫骂声。 “不好,枫桥方向有变!”徐海一听就脸色陡然大变,惊骇扭头向枫桥大营方向看去,遥遥看到枫桥大营方向火光还有滚滚硝烟冲天而起。 城墙上的尚知府正准备领一众官员下城墙迎接凯旋的王将军一行,这一声大爆炸让他们停住了脚步,不约而同的循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